魔戒刀劍篇∼零星的資料


魔戒∼弓箭篇刊出後沒多久,就接獲網友來信希望我寫些刀劍話題。

弓箭是我原本的興趣,早先也讀過一些文章,稍有概念,可是真正動起筆來卻花了整整三週的電腦時間才完成。刀劍原本就不熟悉,又是兵器主流,若要寫出像弓箭那種水準的文章,沒有三五個月甚至三五年無法登大雅之堂。況且網路上舞刀弄劍者不少,能擠身大師級的比比皆是,我若妄想與之爭峰,只會寫成一篇貽笑大方的文章。所以這邊不做長篇大論,也不敢野人獻曝,僅就電影或書本出現過的兵器稍加說明,寫些曾引起自己興趣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如果吸收到新資料,我會上來補充,但,這篇可能永遠不會結束,也不會像前篇那樣有系統地介紹選材、鑄造、分類、使用等資訊,而是將讀完的部份陸續放上網頁。想知道有沒有增添新資料,可參考目錄頁標題後面加註的日期。

劍是一種從青銅器時代就開始使用的攻擊武器,由握柄(hilt)與劍身(blade)組成。劍身細長,有單或雙刃以利劈砍切割,劍尖則用來戳刺。根據Wikipedia,刀(Dao)只是「劍」裡面的一個細項,泛指單刃、闊葉用來砍、剁、切割的中國劍(Chinese sword)。所以日常烹飪用的工具也叫“刀”(與西方人的“knife”有相同使用目的),真正的武器稱為大刀或單刀(dan dao、single knife)。

石器時代的人類雖然會以燧石或黑曜石製造切割劈砍的工具,礙於石材限制只能做出短劍身的 dagger(匕首、短劍,刺擊為主)或 knife(更短用來切割的手握工具)。青銅的物理性質讓劍身得以加長而不折斷,刃口保持銳利,甚至比鐵器時代鑄造的鐵劍還堅固,但材料昂貴且不易取得。鐵礦便宜又普遍,能大量生產,但鐵劍質軟易損壞,直到工匠發現在鐵中加碳,做出高硬度的鋼(steel),才解決問題。

含碳量越高(不高於 2%)鋼就越硬,但變脆易碎裂且失去塑性;含碳低的話鋼質比較柔軟,具有延展性及彈性。把兩種或更多種含碳量各異的鋼材層疊或扭絞之後加熱鎚打,讓彼此鍛接熔合(pattern-weld),或讓高碳材料聚集在邊緣,可鑄造出刃口堅硬鋒利,但劍身具有彈性不易斷折的好劍。

「劍」有許多分類方式,可依材料、年代、單刃雙刃或無刃、劍葉寬窄、劍身直或彎、單手或雙手抓握、用途……區分,下面我不按分類,只挑出些許名詞加以解釋。

arming sword,又叫 knight's sword、knightly sword,是 single handed cruciform sword,盛行於中世紀早期,通常配合盾牌或小圓盾使用,用盾牌阻擋偏移對方揮來的武器,再揮劍劈砍割傷對手。

long sword 有悠久的歷史,又叫 war sword,到中世紀晚期或文藝復興時代因為盔甲打造技術進步,以劍身擊穿對方的防護裝備顯得不太容易,需要改以細長尖銳的兵器專攻對手鎧甲罅隙,所以再度盛行。它的劍身比較長,較輕,除了戳刺割削之外,還可以稍微格擋對方兵器(會損壞劍刃)。現代使用的“西洋劍”Rapier 則更細更尖,以戳刺為主,已經失去劈砍功能。有的網頁說 Long sword 是 Two-handed sword,有的說是 One-handed sword,甚至 hand and a half sword,但絕不屬於寬闊厚重的 Great Sword 或 Broad Sword。Broad Sword 指 arming sword 之類劍身寬闊的劍。

Two-handed sword 的劍柄比較長,顧名思義是可以讓雙手抓握揮舞的劍,但實戰時用劍者可隨性單手或雙手舞劍。如果劍身寬闊厚重的話(如 Great Sword),可以一擊之力擊穿護具殺死對手,或舉劍擋開對方的兵器,但也因為笨重而喪失靈活度。

One-handed sword 的劍柄短,單手抓握,劍身比較輕薄靈巧,雖然也可以擊穿盔甲,但主要以刺擊為主,用盾牌阻擋對方兵器,靠靈活度閃身攻擊。

bastard sword 有人稱它為 hand and a half sword,也有網頁認為這是錯誤講法,還有網頁認為它就是 long sword。bastard sword 的握柄介於單手劍與雙手劍之間,重量介於厚實的 Broad Sword 與輕巧的單手劍之間,既可重擊劈砍,也宜戳刺割削,所以稱之為“雜種”(bastard:私生子、混血、雜種)。

劍與護具(鎖子甲、以皮革或金屬製作的盔甲)是互動演化的,劍做得厚實能劈砍盔甲,盔甲就更精進堅固,當劍已無法或極困難砍穿盔甲之後,專挑盔甲空隙刺擊的打法就應運而生,劍身也變得細長靈巧。騎士揮舞刀劍的方向受限,所以單刃劍(Sabre 軍刀)比雙刃劍更實用。不同民族也有不同喜好,中國的大刀或阿拉伯彎刀,還有日本武士刀,都是依攻擊方式慢慢演進的。

所學有限,以上內容可能有誤,如有錯誤歡迎指正。想知道更詳細的資料,請到Wikipediaabsolute astronomy尋找。Hank Reinhardt 寫的這篇There Is No "Best Sword"有系統地介紹劍與盔甲的演化,是篇不可多得的文章。

劍與劍鞘(scabbard)的基本名稱:

皮革或木材製作的劍鞘容易損壞,金屬製品比較耐久但容易磨損劍刃。劍鞘末端常包覆金屬,叫做 chape,劍鞘開口處保護用的金屬片叫 throat(mouthpiece),能導引劍身進出劍鞘,避免把鞘割裂。劍鞘最上頭圍繞一整圈的金屬片叫 locket(Topmount)。這邊有圖示。這邊有說明。

Fuller 有人翻成“血槽”(blood groove),其目的應該不在增加傷者的流血速度(電玩網頁的說法),或許在拔劍時能讓空氣進入體內避免產生真空吸引住劍刃,但最被網路認可的理由是在不降低強度下減輕重量(工字樑原理),也有網頁提到可增加彈性(改變晶體結構分佈)。以上幾種說法誰對誰錯,請不要問我,因為我也不清楚。

最開頭已經寫明,本篇《尚未完成,仍會持續增補修正》,所以,see you later。


心情筆記∼

  • 2005/11/12:
    資料怎麼這麼多,看都看不完,乾脆別寫了。

  • 2005/11/15:
    利用值班查到許多資料,正想存檔,電腦卻不讓我存,遊標不聽使喚自動跑去關檔。怪怪,已經故意把滑鼠朝天拿在手中,遊標卻仍舊有生命似地繼續關檔,甚至還跑向我先前儲存的資料夾,難道想把那些資料一併刪除?趕快關電源。這下子不敢把找到的資料帶回家了,萬一藏了隻病毒會很悽慘。可憐啊,花了一個多小時工夫,心血都白費了。

  • 2005/11/20:
    為了區分 throat 與 locket,爬了兩個多小時網路才弄清楚。從造訪的討論區意外發現,雖然網友普遍對電影呈現的劍術不以為然,認為它們既誇張又不寫實,仍有不少網友認為魔戒裡面出現的打鬥場面頗具可看性,至少有部份真實,可能因為武術指導本身就是劍術大師之故。被提出來的例子包括魔戒一部曲片尾,波羅莫在阿蒙亨的打鬥場合,他不斷閃躲對手,乘隙攻擊而不直接用劍格檔對方兵器,也不旋轉跳躍(會露出空門),就與真正用劍打鬥的方式相同。

  • 2005/11/21:
    上載後才想到電影照片還未放上去。照片配合文字說明會更容易了解。Scimitar 查到的與電影的不同,也尚未寫出來。沒寫的還包括:鍛鐵過程鋼材中含碳量的變化,中國古劍刃口鍍鉻因而不鏽蝕……,諸君慢慢等吧。

    喔,Bastard,就是因為這個字才開始找刀劍資料的。約兩年前看到一篇 Viggo 專訪,Viggo Mortensen 載他的兒子亨利長途開車,似乎是由 Viggo 當駕駛,記者也在車上(把握訪問機會?)。記者問了某個問題後 Viggo 故意轉向兒子說話:我們要不要回答這個 bastard 提出的問題?所以我查了 bastard 的解釋,意外看到 bastard sword 一詞,與波羅莫用的劍很像。事情就是這麼開始的 :-)。


    2005/11/21,2005/11/21 update
     LYS


回前頁    回首頁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