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孩子


  • 中文書名:愛因斯坦的孩子-永不放棄的熱血老師.學生.一場與眾不同的太空營學習之旅
  • 英文書名:A Smile as Big as the Moon--A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His class, and Their Inspiring Journey Through U.S. Space Camp
  • 作者:科思耶、雷登 (Mike Kersjes、Joe Layden)
  • 出版社:遠流
  • ISBN:9573255979
  •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想像這個畫面:一位唐氏症的孩童正在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的太空營裡面做化學實驗,而從旁協助的是患有自閉症的同學,更遠處與他們同屬特教班的隊友正參與太空模擬任務,下午還有各種競爭,而他們的對手是來自各學校的資優生。光這麼想就令你頭皮發麻,暗自祈禱不要天下大亂,把太空中心炸了。如果告訴你,在這團隊中還有幾位動不動就打人、抓人、咬人的學生,而所有的活動過程,身為老師的你只能遠觀不能協助,這樣待上一整週。夠嚇人吧!

世界上成千上萬的人受到媒體影響,產生僵化的印象。提到唐氏症(Down syndrome),腦海中浮現的是流著口水、半吐舌頭、粗短笨拙的手指,與呆傻的表情。提到自閉症,不是無厘頭地大聲號叫,拒絕碰觸,就是像達斯汀.霍夫曼演的雨人那樣,精於心算,再不然像終極密碼戰那位小孩,能輕易破解密碼。如果你把所有的唐氏症小孩看成蒙古白痴,那麼你不僅是抱持著錯誤的印象,還看輕了他們的能力。

由於第21號染色體異常引發的唐氏症,雖然會有不等程度的智障、小頭症、先天性心臟病、聽力缺陷、鼻樑塌陷、眼睛外斜、吐舌頭等症狀,但因為染色體變異程度因人而異,所以障礙程度也有不同。有些人的智商甚至接近正常。唐氏症孩童雖然智能發育遲緩,但若同時伴有其他障礙如聽力視力缺陷、注意力缺失,會讓他們的學習過程更受阻撓。缺乏適當學習環境的小孩,不論是否罹患唐氏症,智能發展自然受限。所以現在政府提供「早期療育」,就是希望協助智力和身體發育有問題的孩童,讓他們發揮潛能,降低將來的障礙。即使智能不足,若能給予良好的學習環境,有許多孩童可以習得不那麼倚靠思考的才藝,長大後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甚至還能經營公司。

《愛因斯坦的孩子》描述的就是這個發揮潛能、培養自信的故事。科思耶(Mike Kersjes)與羅蘋(Robynn McKinney)兩人是密西根州林山北方中學的特教班老師,班上二十幾個孩子無一正常。像前述的唐氏症小孩還算是穩定的,其他如自閉症、妥瑞氏症、情緒障礙、學習障礙、語言障礙、受虐兒、病態性肥胖,成員就像萬花筒那般複雜。有些小孩連照顧自己都有困難,好幾位還經常在校園內鬧事,不過他們共通的一點就是:受到其他老師與正常班同學的歧視。

對這些特教班的孩童來講,缺乏自信是常態,有所成就才是異常。「擁抱未來」這句話比雨後的彩虹還來得空洞,只能美美地掛在天空,轉瞬間就消失了。參加太空營?想都不要想,先嘗試管好自己,不要打架、不要曠課、寫好家庭作業還來得實際。

可是如果沒有自信,要怎麼去追求未來?如果沒有夢想,如何說服他們努力?如果周遭的人都看輕你,認為你只能跨出一小步,那麼對於三步遠的目標你也會視若無睹。藉由參加太空營這個夢想,科思耶將學生凝聚成一個團體,一小步接著一小步,讓他們往目標邁進,而太空營中的優秀表現,更肯定了學生的努力與信念。在他們一生當中,終於有所成就。從這個奮鬥過程,學生不但建立了自信,也養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自信與自我控制,將陪伴他們一生,在畢業後繼續帶領他們進入成人社會,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

你知道這個壯舉當中最困難的是甚麼?不是訓練學生,不是努力學習,而是打破成見,戰勝官僚。

《愛因斯坦的孩子》描述一個美夢成真的真實故事。想了解科思耶與羅蘋如何與各界人士周旋,如何弄到許可、湊足經費,如何訓練學生,讓夢想實現;想知道學生在這個逐夢過程中學到甚麼,如何轉變;想知道這個突來的靈感如何改變太空與火箭中心的政策,就趕快翻開書本吧!


2008/12/13 LYS


回前頁    回首頁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