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記行(二)∼大開眼界



紫色夢幻

位在墨爾本東邊的山脈 Dandenongs(Dandenong Ranges)長著樹林,綠意中隱藏不少野生動物,還設有國家公園(Dandenong Ranges National Park),是欣賞風景、健行登山的好去處。沿著山脈四周點綴著湖泊、小鎮、村莊、花園、果園,懶得走路的人也可開著車到各古鎮參觀,或造訪形形色色的農場購買新鮮便宜的農產品。

我們從墨爾本開車約一兩個小時,前往位在 Warratina,以薰衣草(Lavendar)出名 的 Lavendar Farm。剛走進農莊,就在紫色花海後面看到戴草帽的年輕人以剪刀採收花束。一路穿越數片園圃,從剛冒芽的幼苗到盛開的紫花都看得到。主人在育苗區蒐集了從嫩白到粉紅到淡紫,至少三十多個薰衣草品種,以及各式各樣的花卉,讓遊客眼睛一亮。花朵採收後得先擱置三週等它乾燥,再以類似打穀機的裝置(右圖)將花朵取下,製造香草茶、薰香包、精油、護手霜、香皂等用品。農莊還附設一間小咖啡屋讓遊客吃糕點喝下午茶。香草茶與蛋糕香味十足,但咖啡嫌淡了點。

若迷路了,找一間以i 為標誌的 Information Centre,可以索取地圖,裡頭的服務員也會免費熱心地幫忙解說。我們就是這樣找到路的。


山中傳奇

在 Dandenong Ranges 山腰有間餐廳,造型與內裝模仿珍.馬波小姐(Miss Jane Marple)住家附近的英國茶館,裡面更貼滿了 Miss Marple 的劇照,還擺放滿書架的古籍。Miss Marple 是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筆下的人物,住在英國鄉下,常逗留在在村民聚集的茶館聽他們閒聊,靠敏銳的觀察力與直覺破案。英卓美食網有篇中文介紹可參考。

Miss Marple's Tea Rooms 的菜單很特別,寫的不是開胃菜、沙拉、主菜這些字樣,而是 The First Chapter、The Second Chapter、Additional Clues、The Final Chapter … 等用詞。菜的份量十足,最好點幾樣大家分享。特色菜包括:

  1. Muffin(口感類似奶香味的蛋糕),通常抹上鬆軟冰涼的鮮奶油與果醬再吃,但我覺得直接吃也很好吃。
  2. finger,指形麵包上面放碎肉與蔬菜乳酪烘烤,類似披薩做法。
  3. 自製果醬,不知道是那種漿果製造,濃郁又有口感,市區買不到。

隔壁是間茶葉咖啡與茶具的專賣店,除了咖啡與茶葉外,小小的店面擺滿了各種造型的杯、盤、壺、匙、夾、托盤、奶罐、糖罐、計時沙漏、保溫罩(幫茶壺或杯子保溫),以及煮咖啡或泡茶專用的濾網、沖泡壺等用具。許多磁器以澳洲特有動植物為造型,精巧又不失實用,很值得細細觀看或買回去收藏。這間 Tea Leaves 還賣一種好吃的巧克力糖,黑咖啡、卡布奇諾、可可三種口味的巧克力包裹著酥脆的咖啡豆(用真的咖啡豆烘烤而成,可以吃),咬起來嘎吱嘎吱響,不過畢竟含有咖啡因,小心不要過量。


我心狂野

野生針鼴(Echidna),與鴨嘴獸(Platypus)同屬卵胎生單孔目(Monotrema)動物,會產卵,也會分泌乳汁哺育幼獸,主食螞蟻與白蟻。牠喜歡在有遮陰的灌木叢或落葉堆出沒,白天很難得露臉。這張照片是下午兩點多前往 Yarra River 一處河邊咖啡廳喝下午茶時看到的,就在馬路邊悠閒散步,看起來行動遲緩,但是當受到威脅時溜得飛快,一眨眼就不見了。


袋貂(Possum),類似松鼠,但長長的尾巴是直的。有的網站翻成負子鼠,不過負子鼠只分佈於美洲,是牠的近親。袋貂為夜行性有袋動物,不產卵,在育兒袋中分泌乳汁哺育幼獸(類似袋鼠),吃樹皮、草、芽、果實、花蜜、小型脊椎與無脊椎動物。

這幾張是在墨爾本市區的公園(Carlton Gardens)拍的,公園裡面有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緊臨 Melbourne Museum,牠們不怎麼怕人,從大樹跳到草地上覓食,或翻找垃圾桶。我為了看清楚,以四肢著地向前爬行(嘿嘿,咕嚕的姿勢!),牠竟然對著我衝過來,嚇得我趕緊站起來,而那位仁兄毫不在意地抖動鼻子,慢慢轉身走開,一點也沒受驚。

公園內還有滿樹的大型蝙蝠在啃食果實,翼展約四十公分,胸或背是金黃或橘黃色的,可能是Australian Fruit Bat。樹太高了,所以照不清楚。

位於菲利浦島(Phillip Island)夏之地半島(Summerland Peninsula)的神仙企鵝保護區(the Penguin Parade),不僅僅保護神仙企鵝(Fairy Penguin、Little Penguin、Eudyptula minor),也同時保護 Short-tailed Shearwaters(短尾水薙?)。該島還有無尾熊保護區(Koala Conservation Centre)與邱吉爾島(Churchill Island)等景點,想參觀的話可購買三合一門票比較省錢。

神仙企鵝是澳洲唯一的企鵝,在陸上挖洞築巢,身高約三十公分,體重約一公斤,壽命約 10 年。父母親日出前一兩小時就離巢覓食,天黑(九點多)才返巢。牠們先乘著潮浪跳上沙灘,聚集十幾隻後再以單行縱隊前進,越過沙灘後還要穿過灌木叢才到家。一對企鵝寶寶必須餓到晚上才有得吃,所以往往傍晚(七八點)就站到巢穴出口哀叫,甚至看到其他企鵝父母路過,也會蜂擁而上,希望不堪其擾的企鵝會餵牠們一點食物以求脫身。

觀賞區設置巧妙,懸空的平臺底下也有企鵝巢及返巢通道,不費力就能看到企鵝父母一擺一擺走過。更神奇的是,連結遊客中心與海邊的通道兩側也是住在比較內陸的企鵝返家必經之路,只要靠在一公尺高的欄杆就可在伸手可及的近距離清楚看到牠們。保護區不准照相,也不准到海灘等待,遊客只能在指定區域觀賞,不允許觸摸企鵝(會咬人,也違反規定),更不准以任何方式騷擾牠們。由於遊客都能遵守規定,所以企鵝跟本不理會圍觀的遊客,自顧自地行動,顯得非常自然。看到澳洲能做到這麼澈底的保護,使當地的企鵝不受人類干擾,很令我感動。雖然企鵝近在眼前,我還是沒帶回任何照片。此地唯一能得到企鵝相片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解說員拿在手上讓遊客觸摸的標本,一種是將你的影像與沙灘上的企鵝合成的電腦照片。

雖然企鵝棲息繁殖的半島受到保護,但牠們仍會誤食海中的塑膠袋而死亡,或被掠食動物抓走,或因食物(魚,會被人類撈捕)不足而餓死,再加上地球環境改變等因素,目前族群依舊受威脅,將來能否存活還屬未知。


都會一瞥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由建築師 George McRae 設計,採用美國在十九世紀風行的仿羅馬或拜占庭風格(American Romanesque or Byzantine style),1880s 經市議會通過,1890s 開工,成為雪梨市民共享的市場建築。1928 年改為辦公室,1935 年採取裝飾藝術風(Art Deco style)整修門窗、護欄、地板、柱子,改善光線通風設備,但到了 1960s 這種一度盛行的裝飾藝術已退流行,失去現代感的建築面臨拆除命運,幸好經市民與議員奔走,決定保留它,並將加建的部份移除(1980s 動工),修復成一世紀前的模樣,整修後的建築改成百貨精品店。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佔據整個街區,屋頂有高聳的圓頂,中央通道挑高到屋頂,有巨鐘懸掛(左邊那張照片),四面不同的人物與景觀代表澳洲特色,整點報時時小人偶會動。樓高五層,但內部(北中南)樓板分別為四、三、五層。

左邊第二張是在墨爾本拍的雅拉河畔夜景(Yarra River),過橋之後就見到饒富古趣的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火車站為 1910 年建造,模仿鐘塔與倫敦聖保羅教堂的圓頂,裡外掛滿了時鐘,顯示各主要都會的時間。

第三張是位在墨爾本 Carlton Gardens,1880 舉辦過博覽會的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袋貂與蝙蝠就是在那附近拍的。

第四張是墨爾本的劇院,屋頂上的小金人吹著喇叭,模樣十分生動。


聖派垂克大教堂

澳洲的教堂和臺灣的廟宇一樣,到處都是,而且經常就矗立在路口,尖塔與繁複的雕刻任君取景。墨爾本的聖派垂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是十九世紀蓋的,平面為十字形建築,光線透過鑲嵌玻璃射入,讓人不自覺湧起崇敬之心。第三張照的是它的側翼,照片左方被柱子擋住的角落有管風琴(Organ),若想聆聽比手臂還粗的簧管發出甚麼聲音,請參加一天兩次的彌撒。

本教堂特殊處在它四面外牆的每扇窗框兩側與排水管,都有人頭雕塑,而且表情容貌各異,後牆的頭像很恐怖,好像怪獸,其他三面可能是聖人,有男有女,至於正確的意義我不清楚。它正門上方的十字架四臂等長,是希臘十字(Greek Cross),與一般常見一臂較長的十字(Latin cross)不同,Roger Brown's Website 有教堂內外漂亮的照片,想知道更多十字架資訊的請參考 The Cross


其他

左邊第一張是在雪梨歌劇院拍的,廁所的洗手臺。上下都看不到排水管或排水孔(右邊兩個是可移動的金屬垃圾桶),雪白波浪形的面板緊接在牆壁上,乾淨得不像洗手用的。一時間不敢轉開水龍頭,怕水流了滿地才發現“施工中”的標示。走近後才看出端倪:波浪形的面板向牆壁傾斜,凹面相當於洗臉槽,最低處與牆壁有一吋寬的縫隙,讓水流進隱藏的排水管道。

左邊第二張是路邊的電器箱,畫滿澳洲原住民風格的圖案,紅底黃色的是澳洲國徽。

臺灣的乾草紮成一束束堆疊起來,尼泊爾的會堆在架空的木製平臺,繞著中央豎立的柱子擺放,在電視中看到美國機器收割的乾草垛則綑紮成長方體。澳洲這種乾草垛是圓柱形的,切面整齊,外面包著塑膠膜,散放在收割後的草地上,好像被巨人撒落的棉花糖。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從神間盜取火種,人類從此駕御這種力量,繁衍茁壯。從烹煮到禦敵,到蒸氣,到電力,到核能,火這種力量提升了人類的生活水準,卻也帶來火災、污染、戰爭、毀滅等災難,潘朵拉(Pondora)開啟的寶盒再也無法將災難收回。最右邊這張畫在墨爾本消防總局外牆的壁畫,把希臘神話與現代受的影響結合,以活潑的方式呈現。


參考網站



2005/02/02 LYS

回前頁    回首頁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