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甲蟲與兵蟻同住,牠們除了形狀相似,還會分泌氣味混淆宿主,也就是身為掠食者的螞蟻。在 1960年代,科學家對這種與虎同行的喜蟻動物(myrmecophiles)以及與白蟻同住的喜白蟻動物(termitophiles)並不熟悉,標本也很稀少。非洲是個生物寶庫,少數僅有的標本都來自那塊大陸,因此想研究這種甲蟲的昆蟲學家(entomologist)自然會設法前往該地工作。 六0年代也是非洲覺醒,脫離殖民掌控爭取獨立的年代。作者夫婦都是昆蟲學家,在剛果進行研究時忽然風雲變色,身陷革命風潮。兩人勉強逃到機場,卻發現各國紛紛派出專機接走自己的子民,機場上卻獨缺美國的飛機。他倆設法擠進他國的候補名單,可是在這個混亂的局勢當中,就算能列在名單最末端,也不保證有飛機可上,更難以保住幾個月辛苦搜集來的成果。最後奇蹟似的,美國飛機出現了。短短幾分鐘,他們從“不屬於任何人的名單”跳升到“美國名單”的第一位。 沒過多久,他倆就坐在維多利亞湖畔,啜吸著清涼的飲料,看個隔湖對岸的戰火蔓延,擔心曾為自己工作的剛果同事的安危,而身邊堆放的箱子內裝著辛苦蒐集的標本,其中包含尚未辨識出的新品種。聽到這裡,讀者終於鬆了一口氣。 作者從1960年到1973年,為了研究五次進出非洲。有時候與當地的莊園主人一起出遊,享受由荷槍侍衛保護、十來位隨從招待的悠閒旅程,有時候坐著隨時會故障的吉普車,顛簸三四天前往渺緲無人煙的地區尋找甲蟲。某天在樹下吃晚餐時,一條黑色曼巴--非洲最毒的蛇--就掛在幾公尺高的樹枝上休息,雙方互不干擾。 在這些行程中,作者有時候與先生一起行動,有時頂著大肚子,後來讀小學的孩子也一起幫忙,她則帶著課本在工作之餘負責教學,以免孩子跟不上學校進度。她曾經被螞蟻爬滿身,情急之下脫光光,由非洲友人幫忙拔除全身的螞蟻。她也不止一次碰到非洲動亂,在槍桿下匆匆逃命。至於日曬雨淋,擦傷破皮,更是家常便飯。 作者以她風趣的筆調敘述這個辛苦的工作,以及與家人融洽的生活。在非洲的背景襯托下,讀者不但能與她分享發現新品種的樂趣,也跟她一起緊張,一起歡笑。這是本值得一看的傳記,充滿了幽默與人性。看完之後,誰還會認為科學家都是冷冰冰的呢!
罹患腦癌的凱莉,是個成熟懂事的八歲小女孩。她接受手術與化療,忍受一切痛苦,卻仍舊無法抵擋病魔。隨著文字,我們感到癌症的威脅,治療中的痛苦,等待化驗結果的焦慮,治療後的希望,以及復發帶來的絕望。但絕望並未打倒她們。我們聽到她的家人給予她全心支持,讓她在過世前的日子充滿了愛與歡笑。當病況轉壞後,母親跟女兒談論死亡,凱莉不但能理解,也勇敢面對一切。 這是一本充滿愛與親情的故事。雖然基督教的信仰貫穿其中,但每一行每一段,都是以母親的血淚寫成。如果你曾經與死亡有過接觸,或擦身而過的經驗,更能感受到裡面滿載的情緒。雖然死亡不可避免,但凱莉的生命並不空虛,作者已經告訴我們,如何掌握活在當下的秘密。
要怎麼做出一艘不會沉的船?很簡單,拿不會沉的東西來做就對了。那麼軟木塞可以嗎?可以。這麼決定之後 John Pollack 開始收集酒瓶的軟木塞,準備打造一艘軟木塞船,從斗羅河(Douro River)航向大海。他的心中浮現這個畫面:幾位朋友悠閒地坐在船上,與他喝著葡萄酒,吃著點心,邊聊天邊賞景,讓河水將他們帶往目的地。 John Pollack 開工時沒想到為了支撐船員的體重,他需要十幾萬個軟木塞才夠用,但現在常用的軟木塞瓶蓋是以碎軟木黏成的,浮不起來,必須尋找以整塊軟木做成的酒瓶塞才行。接著他發現即使有義工與朋友幫忙,再加上各酒館與宴客場所的成果,仍然要好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收到足夠數量,他還需要廉價的儲存場所。等他終於克服萬難找到贊助廠商之後,才發現要把一顆顆滾動的酒瓶塞做成船隻,還需要一個寬廣的工作地方,一套可行的組裝方式,額外的材料,以及許多義工。 在流盡汗水,手磨破皮,睡眠不足,肌肉拉傷之後,一群義工終於把 165,321 個軟木塞組裝好,試航成功,拆成小件,從美國運到地球另一端的葡萄牙,重新組裝,下了水……河水竟然不流動! 原來這條河下游設有多重閘門(航運所需),所以整條河幾乎是靜止的,甚至在某些河段河水還會逆流。加上這個季節的風向是從海面吹往內陸,就算張帆也無濟於事。怎麼辦?他與同船的幾位朋友二話不說,拿起槳就開始划,目標是897公里遠的出海口。 這是個有趣的故事。從下決定的那天開始,John Pollack 就不斷遭遇困難,可是他以無比的毅力破關斬將,終於達成心願。而他風趣的文筆,也讓整本書輕快易讀。
愛鳥者之間有一種比賽,以一整年的時間追逐並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種類,看誰能打破記錄。要接近任何記錄,參賽者就得跑到各種匪夷所思的地點觀察鳥類,包括阿拉斯加的嚴寒島嶼(追逐迷途的亞洲候鳥,但機票與住宿超貴),爬上高山(或坐直昇機,或雇嚮導),鑽進沙漠(自己開車),涉入沼澤(走步道或划船),十分消耗體力。 鳥類會在不同時間出現在不同地點,候鳥也僅在特定時段抵達美國本土(參賽範圍),所以要一一捕捉他們的身影,就得熟悉鳥類習性,分辨種與種之間的細微差異,若能分辨叫聲更能幫助你在植物叢中找出特定鳥種。你也得投注大量的金錢與時間,動輒數萬或數十萬美金,還得全年無休,所以鳥友通常一生只參加一次競賽。 當然你也可以不參加比賽,純粹欣賞鳥語花香,享受數十萬隻水鳥揚翅起飛的美景。作者不但帶你深入鳥類的美妙世界,還讓你體驗到鳥友間的刺激競爭,以及各種贏得比賽的手段。就算完全不懂得鳥的讀者(就是我啦!),也能從中得到樂趣。
兩億多年前就已出現在地球上的紅杉,素有活化石之稱。現存三個品種,美國就有兩種:California's coast redwood 及 giant sequoia(Sequoia gigantea,世界爺,大水杉)。 本書提到的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又名 Coast Redwood 或 California Redwood,是四季長青的針葉林。五六百到兩千年以上的樹齡,動輒 300 英尺子上,最高記錄 379.1 英尺(115.5公尺左右,約 38 層樓高),底部直徑可達 26 英尺(7.9 公尺左右)。紅杉樹形挺拔,最低的枝幹從七八十英尺高空伸出,越往上越繁茂,像空中花園那樣撐起一片巨大的綠林。樹頂的主幹(leader)常遭雷擊死亡,改由斷端附近長出許多側枝(epicormic branch)向天空發展,枝葉交錯,形似碗狀的綠洲。腐枝敗葉困在高空中,許多植物直接從中長出,甚至還有酸越橘(huckle-berry)可摘。
紅杉的根系複雜,將土地改造成一片保水的巨大海綿體,加上樹體本身以及寄生其上的植物都會大量吸水,待乾季再徐緩適出,所以樹林對水土保持極為重要。環保學家約翰.繆爾(John Muir)在《The Yosemite》書中提到紅杉林長在潮濕之處,並有溪流穿越其間,他認為溪流是紅杉林造成的。他寫道: 除了水土保持之外,紅杉林中生物量(biomass)特別豐富,遠超過熱帶雨林,並且還是某些特殊鳥類與蛙類的繁殖地。 由於紅杉是高級建材,在南北戰爭結束後遭到大量砍伐,幾乎將原始林摧毀殆盡。1890 年 9 月 25 日美國成立第二個國家公園──紅木國家公園,但私有土地上的紅杉仍受到斧斤之災,直到 1978 年 3 月卡特總統簽署法令,才將私人紅杉林一併歸入公園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 1980 年將紅木國家公園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83 年更將它加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區名單中。現在美國也進行紅杉復育工作。 這本書除了介紹紅杉林的生態之外,也從一群愛樹者的角度描述他們攀爬紅杉的方式(freeclimb, branchwalk, skywalk, etc),眼見的壯觀景色,以及為了想找出最高的紅杉所做的努力。書中提供許多有趣的知識,但沒有教條式的說詞,聽起來一點都不枯燥。
2009/01/08初稿,2009/05/14更新 L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