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人來人往的大都市,一旦病人離開你的診間,你就不太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他,或聽到他的消息。但是城市越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更緊密親切,病人也比較會找固定的醫生看診。作者威廉.赫伯李若是內科醫師,以台灣的眼光來看,他執業的城市可能還不算“偏遠地區”,因為醫院備有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儀,不過對美國而言,把它歸在“小鎮”並不為過。 作者以一則則的故事,描述執業生涯中目睹的死亡記事,以及從故事背後所散發出來的啟示。 一位受到警察槍擊而半身癱瘓的年輕人,原本充滿怨恨,困坐輪椅,不斷與危及生命的感染奮鬥,可是他卻能擺脫報復之心,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是甚麼造成他的改變?一位尖酸刻薄的老婦人,不斷挑剔醫生,埋怨過去,與家人疏遠,卻因為作者行了一個小善而澈底改變。在某些故事中,主角不是病人,而在另一件事發生時,受啟發的也不見得是作者本人。 讀者會讀到故事如何環環相扣,為尚未到來的事件鋪路。這些戲劇化的過程足以拍出十部賺人熱淚的電影,由威廉.赫伯李若寫來更具有張力。在這兩百多頁的書中,這種稱得上是奇蹟的故事比比皆是。有些改變來自病人本身,有些來自醫護人員的努力,甚至以一種近乎靈異的方式點醒作者,讓他做出正確的決定。 威廉醫生認為隱藏在許多事件背後的是股生命的能量。服務、寬恕、感激、掌握當下……,這些都會產生正面的能量,不但能幫助療癒,對施與受雙方也會產生好的影響。作者將故事串聯起來,向我們揭示這股隱藏能量的本質,以及它銳不可當的力量,不過卻巧妙地避開了沉悶的說理方式,只是在每章結尾時輕點一下,所以不至於造成讀者的負擔。 不過我推薦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作者提出的看法,而著重在那些故事本身。十多則故事,十多件生死存亡的危機,十多個意想不到的結局。不必管這當中有沒有能量流動,或者暗藏著大智慧的光芒,光看這些故事就夠感動人心,有些甚至完美到讓我懷疑它們是杜撰的。生命由看似條理分明卻往往變幻無常的片段構成。看看危機如何變成轉機,絕望如何引發希望;讀著這些由病人的真實生命譜成的篇章,看他們如何從生命的最晦暗時刻掙扎脫困,並且散放活力。不管書中有沒有大道理,這些故事就已值回書價了。
2009/01/04 LYS
|